2025年10月16日,中國叉車協會2025年年會在浙江新昌縣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叉車主機廠、零部件配套企業負責人和代表近300人參會。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秘書長吳培國、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叉車分會會長黃越峰、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叉車分會秘書長張潔、合力叉車總經理周峻、杭州叉車總工徐征宇、凱傲叉車副總裁謝德安、中力叉車董事長何金輝、諾力叉車副總裁蔣漢平、龍工叉車常務副總張晨飛、柳工叉車副總馬曉東,臺勵福叉車執行長林佳郁、西林叉車常務副總葉國云等。
吳培國作《工程機械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專題報告。他表示,“十四五”期間,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運行態勢穩中向好。2025年1至8月,行業出口額達到85.97億美元,同比增長40%;新能源產品滲透率顯著提升,智能化等多場景應用實現商業化落地,標志著行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展望“十五五”時期,行業將圍繞綠色低碳與智能化兩大主線,推動設計、生產和施工的全價值鏈綠色智能應用,重點打造跨品牌、跨機種、跨領域的超級客戶平臺和智能施工平臺,通過數據驅動構建智能服務與智能施工新生態。與此同時,高端配套件的自主化率將持續提高,部分細分領域有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型工程機械整機將全面實現自主化,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吳培國強調,當前行業正處于智能化升級與綠色轉型的雙重機遇期,未來發展將重點推進三個方向:一是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工程機械中的應用,推動智能裝備研發與典型場景落地;二是加大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攻關力度,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三是深化“一帶一路”市場合作,持續推進企業全球化布局。他表示,只有在創新驅動與開放協同中形成合力,工程機械行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黃越峰為大會致辭,他表示:“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叉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時刻。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啟航的交匯點,行業正經歷著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提升的深刻變革。”他透露,今年1—8月,全行業叉車總銷量達97.6萬臺,同比增長12.88%。其中,國內市場同比增長11.3%,出口同比增長15.68%,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展望未來,他強調,以電動化為基礎、智能化為方向、全球化為視野,攜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共同書寫中國叉車從制造向智造、從產品向服務、從本土向全球的跨越式發展新篇章。
張潔作年度工作總結及行業市場概況報告。她表示,過去一年協會圍繞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完成了常務理事單位數據統計工作,發布《全球叉車市場報告》等五份研究成果,為行業提供了數據支撐與趨勢參考。2026年,協會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完成第九屆理事會換屆選舉,推動組織建設規范化;二是舉辦春季國際工程機械展,展示行業創新成果;三是深化中德產業技術合作,擴大“叉車安全日”活動參與規模。她表示,中國叉車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呈現出四大發展趨勢:一是市場地位持續提升,中國制造占比由2011年的3.36%躍升至2024年的8.15%,連續16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場地位;二是電動化轉型加速,電動叉車占比由2011年的26%提升至2025年的76.54%,鋰電池應用率達到76.79%;三是智能化應用突破,2025年1至8月國內無人駕駛叉車銷售5.0016萬臺,出口276臺;四是產品結構優化,倉儲叉車占比達61.24%,成為行業增長主力。她強調,行業正面臨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三重機遇,建議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延伸價值鏈,提升國際競爭力,共同應對全球市場的新挑戰。
叉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趙春暉作標準化情況介紹:標委會自2008年成立以來,主導制定170余項國家標準,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取得三大突破:1)2019年成功承辦ISO/TC110年會;2)2020年實現中國牽頭制定首項叉車國際標準;3)2024年主導發布《叉車可持續性》系列國際標準。目前中國已主導5項ISO標準制定,技術提案采納率提升至78%,推動新能源叉車能效標準成為全球標桿。
周峻在《觀變于宏 篤行于遠——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踐》的報告中,從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現狀與未來趨勢、合力叉車高質量發展路徑以及行業生態構建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他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和產業格局調整,中國叉車企業正通過“技術出海+服務本土化”的雙輪驅動策略,積極突破市場壁壘。隨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深度融合,中國叉車正在不斷提升海外市場的本土化服務能力與體系建設,加速推進“出海”進程,實現從“產品”與“制造”向“生態”與“文化”的縱深轉變。未來,產業升級將更加聚焦智能物流系統集成與循環經濟模式,在全球化浪潮中推動行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高質量躍升。他表示,合力叉車始終以創新為引領,推動企業向新而行;以場景為驅動,深耕細分市場,構建多元化產品矩陣;以服務為核心,實現從單一產品向“產品+服務”戰略升級;以智能賦能為路徑,打造智慧制造與智慧物流新生態;以開放合作為導向,構建全球化增長引擎;以協同共贏為理念,形成產業出海共同體;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持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成為全球叉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
徐征宇在《融智聚力促發展 韌鏈共生啟新程》報告中表示,當前全球叉車行業正呈現明顯的“區域化”特征,新能源與低碳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答題”,而中國市場也正從“增量擴張”邁向“提質升級”的新階段。他表示,在叉車行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杭州叉車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2025年上半年,杭叉主要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新能源產品收入持續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徐征宇圍繞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體系構建、全球化布局及多元化發展等方面,對杭叉的實踐路徑進行了系統闡述。他表示,“十五五”期間,杭叉集團將繼續秉承“讓搬運更輕松”的企業使命,牢牢把握行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高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全面開啟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新征程。未來,杭叉將面向全球市場提供智能物流“杭叉解決方案”,以持續創新與卓越品質,推動企業實現“做世界最強叉車企業”的發展愿景。
何金輝在題為《關于行業改變的幾點思考》的發言中表示,當前叉車行業正經歷深度變革,市場增長動力已由經濟需求拉動轉向技術創新驅動,產品結構也從低端制造邁向高端智能制造,企業角色正在由單一設備供應商向綜合移動服務商轉型。物料搬運正從“場內”拓展至“場外”,產業鏈生態不斷延伸,制造企業的定位和競爭邏輯正被重新定義。他回顧了中力叉車十余年來從創立到上市的發展歷程,指出公司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技術為核心推動產品高端化與智能化升級。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力叉車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海外員工占比持續提升。中力叉車堅持本地化運營,與全球合作伙伴深化協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展望未來,中力叉車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動力,攜手行業伙伴,共同推動叉車行業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嘉賓對話環節,張潔秘書長邀請了謝德安、蔣漢平、林佳郁及三一叉車項目總經理馮振禮四位嘉賓,共同圍繞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幾位嘉賓分別分享了各自在過去一年中的實踐成果與經驗體會,介紹了所在企業在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以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就行業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展開了探討。
在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上,林佳郁作為特邀主持人,分別邀請中柴機器營銷總監孫天明、凡己科技總經理孟凡己、合力叉車零部件事業部總經理戴光輝、長源液壓總經理唐祥先、東華鏈條板式鏈事業部總經理李奎林、嘉晨智能首席技術官李飛等嘉賓,就叉車行業技術創新、智能制造、新能源轉型及未來市場趨勢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嘉賓們結合各自企業的實踐經驗與最新成果,圍繞行業痛點與創新路徑進行了精彩分享。
本次大會全面回顧了中國叉車行業的年度發展成果,系統梳理了行業運行態勢與技術變革方向,凝聚了產業共識,匯聚了前行力量。大會展現出行業企業在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中的實踐成果與創新動能,為中國叉車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信心與動力。
